開欄語
疫情當下
就是特殊的課堂
微言教育特別推出
《戰“疫”公開課》欄目
圍繞多個主題
陪伴每一個孩子
在戰“疫”中學習與思考
一期一會 一課一識
今天推出
科學認識、同心戰“疫”
第三期
來聆聽
著名文化學者
百家講壇主講人
河南大學文學院
王立群教授帶來的
↓↓↓
《歷史視角看瘟疫》
課程簡介:課程從我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對于疾病疫情的記錄開始追溯,以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傳世巨著《傷寒論》為例,介紹了中國古代的瘟疫和防治,同時傳遞了人類一定能夠戰勝瘟疫的信心。

聽完王立群教授的講解
你是否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
是否對中國古代的瘟疫和防治方法
有了更新的認識
教育小微還梳理了幾個問題
幫助大家回顧今天的戰“疫”小知識
↓↓↓
課堂小知識
01. 中國最早有關“瘟疫”的文字記載是怎樣的?
答: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經有了“蟲”“蠱”“瘧疾”這些文字的記載,特別是“癘”在中國古代文字學中間是指“瘟疫”的意思。這個字在《尚書》《山海經》《左傳》都出現并且使用了,這應當是中國最早的有關瘟疫的文字記載。

02. 關于東漢末年中原地區發生過的一次大規模的瘟疫,現存的文字記載有哪些?是如何記載的?
答:一是魏太子曹丕,在建安二十三年(公元217年)撰寫的一封信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,信中寫到“昔年疾疫,親故多離其災,徐、陳、應、劉,一時俱逝,痛可言邪”;
另一篇是曹植的文章《說疫氣》,文章中記錄到“建安二十二年,癘氣流行,家家有僵尸之痛,室室有號泣之哀,或闔門而殪,或覆族而喪,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”。

03. 面對各種瘟疫,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應對的?

答:我們的祖先對待瘟疫主要采取了三種方法:第一是藥物治療。第二是免疫療法,主要是針對天花。第三是隔離傳染源。除了以上三種以外,還包括做好公共衛生等等??偠灾?,中國古代創造了很多有效的治療瘟疫的方法,這些都是人類寶貴的財富。
04. “醫圣”張仲景所著《傷寒論》誕生的背景是什么?于今天有哪些價值?
答:世界杯。Zika病毒先在非洲、太平洋島國發現,但隨著世界杯的舉辦,大量太平洋島國的人群乘船到了美洲,最后造成了巴西Zika病毒的大暴發。東漢末年瘟疫大流行,就出現了以“傷寒”為名的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,成為中醫醫方的鼻祖。
這部書論述了對多種傳染病的治療醫方,其中很多是經實踐檢驗、可靠、有效的驗方,一直到今天為中醫學者所尊奉。
今天,日本的經方派仍然遵循張仲景的辯證施治醫方,來治療病毒性肝炎。

05. 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,中國古代疫病流行情況是如何記載的?
答:《中國疫病史鑒》記載,西漢以來的2000多年,中國古代先后發生過300多次瘟疫流行。但由于中醫的預防和治療,在有限的地域和一定的時間內,控制了瘟疫的蔓延。

06. 用隔離病人的方法治療瘟疫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,是如何做的?
答:中國古代的醫師們早就認識到瘟疫有著極強的傳染性,并發現隔離傳染病人是非常必要的預防措施。
從漢代開始,就用隔離病人的方法來防止瘟疫的傳播。古代戰爭期間,軍隊中患病的士兵也需要從健康的軍人中隔離開來。
實踐證明,這種隔離法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控制瘟疫的方法。
在人類歷史上
我們不斷和瘟疫
流行性傳染病做斗爭
并最終戰勝了它們
如今面對洶涌疫情
14億中國人民聯防聯控
無數醫務工作者、志愿者們
奮戰在一線
為戰勝疫情全力拼搏
我們必將再一次贏得勝利